herye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漫谈 >> 调研建议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假期安全的对策建议  

作者:黎雪云 文章来源:娄底市侨联 发布时间: 2017-09-08 字体:【】【】【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假期安全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农村中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以娄星区为例,留守儿童占全区儿童的18%,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占留守儿童的50%。由于父母抚育责任转移、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教育缺失以及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日益凸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儿童中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占比为54.8%,集中表现为焦虑、自卑、封闭心理问题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感觉自己没有人保护,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幸福感,部分留守孩子抑郁孤僻、冷漠多疑,刻意回避家庭、身份问题,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事,形成自闭心理。

  (二)问题行为表象明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发生问题行为的比例比其他儿童的比例高,发生过问题行为比例达到87.2%;成为问题行为儿童的比例高达15.4%。较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产生攻击、退缩、压抑、焦虑抑郁、敏感、冷漠等情绪性问题行为。

  (三)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据调查,目前3%左右的留守儿童单独居住,其安全问题堪忧。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事关这些孩子家庭的幸福以及这些孩子未来甚至几代人的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事关“三农”问题以及解决转型期用工难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加强假期心理健康辅导和安全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特殊诉求,特别是暑假期间,处于放养状态,安全、教育问题等处于空档期,加强村(社区)关心留守的意识和责任,利用村级老年协会和公共图书室等组织和活动场所,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习活动,开展安全教育。

  二、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农村社区形成“熟人社会”,成员在文化层次、生活结构、生活需求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接近,成员之间关系结构简单,邻里之间感情较为深厚。充分发挥村组“熟人社会”的优势,由农村社区各行业的成员作为兼职教师,其中包括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亲朋邻里等,他们在实施社区教育中更具有乡(本)土性、亲密性与熟悉性,从而增强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效。

  三、制定引导农民工本土就业创业的举措。制定进一步促进镇域产业园、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园等乡村工农业企业发展,大力宣传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奖励政策,解决当地农民工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本土就业,减少人口大量外流,减少农村儿童的产生。

       


我要分享:
0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